展覽時間|2016/10/04-2016/10/30,週二至週日11:00-19:00
開幕茶會|2016/10/08(六)14:00-17:00
展覽場地|好思當代 4樓
100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13號4樓(總統府斜對面)
展覽門票|免費
活動網頁|
http://haohaus.com/content/cms/184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176916136083179
展覽相關資訊洽詢電話|02-2311-0158 台北好思當代 徐先生
『我的目的不只是將各式的招牌一昧地複製、移植到展覽空間,也不是要討論招牌影響城市景觀的議題。而是透過空間轉換的方式進而產生一種截然不同的檢視角度,提供大家一個充斥感官刺激的環境,進而突顯招牌本身為「視覺創作」的本質。也突顯長期以來我感受到的“藝術與設計的二者之間的差異及社會地位的不平衡”』
招牌(sign-board)通常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ㄧ片大大的板子,用不同的字體、色彩寫著各式工商服務, 以一種唐突、刻意凸顯的姿態設置在街道上,於是普遍人們對於招牌的感覺大多是負面印象,認為這是造成城市髒亂不堪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由英文字面來解讀招牌(sign-board)是一種由視覺符號、文字、色彩所組合成的資訊指示工具。這包含著「交通指示牌」、「機關單位門銜牌」、「危險警示牌」、「廣告告示牌」……等,因為招牌可以讓人一目了然的理解該場域所要傳達的訊息。已成為大眾每天最直接也必定會接受到的視覺訊號,同時也是目前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組成設施。
「招牌設置者」為了讓民眾可以有效地接收到訊息會透過材質、造型、顏色等不同方式來製作招牌,刻意形成彼此間的差異並將它不斷地向上向外蓋,試圖可以取的一個最顯眼的位置。於是一塊塊不同的招牌層層交錯形成了一種新的結構體。但事實上這樣做並沒達到加強訊息傳遞的效果,反而導致視覺符碼過度氾濫,使得人們痲痹、乎略到它的存在。也進而影響城市景觀。使得人們不會特別去在乎招牌,甚至乎略、輕視它,更不會認為它其實也是一種「視覺創作」的表現形式。
我本身從事商業美術設計有在做招牌的公司上過班,也曾經任職在大圖輸出公司。目前我在一間藝術 策展公司工作。長期以來的工作經驗讓我感受到商業美術設計這份工作「除非你是明星設計師,不然你的社會地位真的不是很高。設計師就像招牌一樣,花了時間、勞力去做但不被人們重視」。尤其我來 到了目前任職的藝術策展公司上班後,這個感覺更是明顯。當我的身份是商業美術設計時,往往就像是 隨時被差遣的美工小弟,碰到無理的客戶時你不過就是會操作電腦繪圖的工具人,他們不太會尊重你的 專業建議,一下要你改成這個顏色一下又要你將版面調東調西,無論你受過的美術、色彩教育,在這時 都沒有幫助。而朋友更認為你就只是用電腦排排版又不用什麼成本,所以時不時就請你幫忙義務排個名 片、DM、海報。而當我身份換成藝術創作者時,即便我覺得這次創作的作品很爛、只是隨便做做,人們 還是會尊重的叫你一聲老師以及尊重你的建議。這樣的反差讓我覺得很諷刺也很不平衡。
這次我利用商業設計中最普遍、最不讓人重視的招牌來當作「商業美術不被重視」二者之間串連的媒 介,希望藉此突顯無論是「招牌」還是「商用美術」其本質與「視覺藝術」一樣都是一種「視覺創作」 的表現形式。或許在其功能性不同也或許這個比喻的案例很極端。但我想說的是同樣花勞力進行一件視 覺工作真的不該有這樣明顯的大小眼差異。
回歸展覽主題 de' sign 是將英文「設計(design) 」拆解成法文 de'(來自) + sign(符號) ,意旨「設計來自符號、再以設計的手段重新組合」,利用招牌(sign-board)這個元素來營造一個被各式符號充裕填滿的「衝刺視覺暴力環境」及「不舒服的空間」,也許是一面由大大小小突出不同立體造型的招牌所組成的牆面,也或許是 一個從頭到腳被符號環繞的空間。這一切都使人感受壓迫以致心理不安,打破以往對招牌的刻板印象, 賦予空間更多有機的性格,進而刺激著參觀者感官的張力。最終傳達我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