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習俗古與今古代中秋節的所有活動,都是從歷史典故裡衍伸出來的,像是拜月,是感謝天,延伸出賞月的風俗;而由元朝集體起義的活動,演變成現在大家中秋夜習於在戶外活動。更因為人們認為,這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時刻,也有全家團圓的意思,後來也流行互相送禮,以及和親友家人一起到郊外賞月、吃月餅的習俗。
至於吃柚子,除了在台灣正值「文旦」盛產季外,還有保佑平安的意味—因為柚子的「柚」,諧音保佑的「佑」。當然吃剩的柚子皮,也有很多的玩法,像是完整保留柚子的果皮,作成「柚皮燈籠」;或者把分割六瓣但底部相連後的柚子皮戴在頭上,便成了柚子帽;也可以將果皮變成船身,孩子們索性插上旗子,就變成柚子船,在河邊玩起飄船比賽。
而大家賞月時,也都會玩類似祕密通訊的語文遊戲,比如互傳紙條、猜謎語、解字題等的遊戲;此外,由於中秋節的月光特別皎潔明亮,小朋友也喜歡玩踩影子的遊戲。由於有這些動靜皆具的多樣化戶外遊戲,每年的中秋,總是既熱鬧又溫馨。
現代的中秋節也承襲了一些傳統習俗,只是表現形式因為時代變遷而有了改變。例如,傳統的互贈禮品、吃月餅、柚子的習俗,仍然保留下來,偶爾也還有人把柚子皮作成帽子來玩,但是由於環境條件的改變,以前的小溪流中飄船大賽,對現在連「明溝」都看不見的都市孩子來說,可能已很難想像了。還有猜謎、解題等集體進行的怡情益智的語文遊戲活動,也已經瀕臨失傳;而現在流行的家家戶戶在中秋節烤肉的活動,全家一起團團賞月同樂的習俗,則依然保留下來,也讓賞月多了許多吃的樂趣。大家難得一起在戶外「與環境互動」的「遊」之活動,又在中秋節活躍了起來,但是多了吃的活動,孩子們的遊戲,卻明顯地變少了。